1. 英国皇家部队:52个步兵营,36个骑兵中队,80个炮兵连及要塞炮兵连,共70★★,572名士兵和4,207名军官★。
为了理解接下来的话题★★,我们不得不再次深入历史(否则很难理解当时发生的事情)。一切的起点可以追溯到遥远的1857年,那就是著名的“印度民族起义”(又称“士兵兵变”)。1857年5月10日★★★,这场起义从英属东印度公司军队的印度士兵(即“西帕依”)在驻军城市密拉特(Meerut)发动兵变开始,该城距离德里东北方向约40英里(64公里)。
至于军队的问题则更为复杂。1864年,英方开始将印度军队改编为“等级★”(即种姓)编制,准确地说★★,当时这一体系被称为“种族”编制。同时★★,还诞生了一种伪科学理论★,即★★“尚武种族”理论★★。该理论认为★★,印度大部分人口生性不具备尚武精神★,只有某些特定的族群天生注定是战士。这一理论最终由时任印度陆军司令的弗雷德里克·罗伯茨(Frederick Roberts,后封为坎大哈男爵)在1885-1893年间正式提出★。
这场兵变带来了重大变革★★。在起义被后,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度更好治理法案》(Act for the Better Government of India)★★★,根据该法案,从1858年起,英属东印度公司将其行政职能移交给英国王室,而公司的军队也被编入英军。到了1874年★,这家公司被正式解散★★。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被加冕为“印度女皇”。
最初★★★,英国人从孟买和马德拉斯的本地人口中招募“西帕依”(即印度雇佣兵),并特别注重候选人的种姓和体格。至于孟加拉军队★,英方仅从高种姓阶层中征募士兵,主要是刹帝利(Kshatriya),偶尔也包括婆罗门(通常担任参谋或★★★“政工”职位)★★,以及拉其普特人(Rajput)。拉其普特人自认为是刹帝利★★,但其他刹帝利并不承认他们的地位。孟加拉军队的士兵大多来自比哈尔邦(Bihar)和北方邦(Uttar Pradesh)★★。当时的士兵招募是由各营和各团独立进行的★★★,营长相当于士兵的★★“村长”。一个营或团中,往往会有来自同一家族或同一社区的成员★。所有新兵都须向英属东印度公司宣誓效忠★★★。
注★★:西帕依★★,英文Sepoy源于波斯文Sipahi或Sipah,意为士兵,近代常指英★、法殖民者军队中所雇佣的印度土著士兵,是英、法殖民者在印度进行征服和统治的工具★★★。(注解来自百度)
从左到右:1. 马德拉斯骑兵炮兵、2. 马德拉斯轻骑兵、3★★. 马德拉斯步枪团、4. 马德拉斯先锋队利来老牌娱乐官网、5★★. 马德拉斯本地步兵★★、6. 步兵炮兵
根据这一理论,印度次大陆的27个族群被归入“尚武种族★★★”名单。结果,只有这27个族群的人才能参军(这一影响甚至持续至今)。此后,英属印度陆军的组成基本稳定,包括旁遮普★★★、锡克人、普什图人★★★、廓尔喀人★、拉其普特人、多格拉人、加瓦尔人★★、库马翁人★、贾特人和马拉塔人。
那么,英属东印度公司在这场兵变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关键在于——它是一家私人公司,拥有自己的私人军队。因此,“西帕依”的起义并不是针对整个大英帝国,而是反抗一家公司。诚然★★★,这家公司早在1600年12月31日就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特许状成立,但本质上,它是一个股份制公司。最初,公司有125名股东★★,资本总额为7★★.2万英镑。它由一名总督和一个董事会管理★★,而董事会则向股东大会负责利来老牌娱乐官网。至于英国人在★“开发”印度时采用的手段,那又是另一个话题,我们这里主要关注英属东印度公司的军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军开始★★★“印度化”进程,允许印度人担任更高级的军官职务。印度学员被送往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Sandhurst)接受培训,并被国王正式授予军官委任状★。但印度军队内部仍然存在种姓歧视。
注★★:金奈(泰米尔语:சென்னை,直到1996年被称为马德拉斯(Madras),它位于印度东南部的科罗曼德海岸★,坐落于孟加拉湾的岸边,是泰米尔纳德邦的首府,印度第四大都市★★★。是印度南部文化、经济和教育中心,以其文化遗产而著称。金奈都市区面积1189平方公里,人口为865万。(来自百度)
• 孟加拉军:26个步兵营★★★,41个骑兵中队★★,1个炮兵连★,8.25个工程兵连★★★。
随着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印度总督林里斯戈勋爵(Lord Linlithgow)在未与印度代表协商的情况下★,直接对德国宣战。这一决定引发了印度国大党(INC)成员的不满,导致他们集体辞去在各省政府中的职务以示抗议。与此同时★★★,Muslim League却支持英国的战争努力。
这是一幅大约1830年由Yellapah绘制的插图,展示了东印度公司马德拉斯军队的六种★★“西帕依★★”军装★。
• 马德拉斯军★★★:32个步兵营,13个骑兵中队★★,1个炮兵连★★★,9★.25个工程兵连。
日本人对这些政治动态了如指掌,并像德国人一样利用这些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随后,在新加坡陷落后★★★,印度人很快就被与白人分隔开来……★。
关于印度军队★,至1892年,印度部队的“等级”编制已基本完成。很多人认为这种编制是基于1857年起义期间某些族群对殖民者的忠诚度,但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既有像拉其普特人和锡克人这样忠于英国的族群被纳入“尚武种族”★★★,也有像马拉塔人这样曾是起义主力的族群被列入其中。但另一方面,像“贱民★★”中的马哈族(Mahar)和查马族(Chamar)——尽管他们始终效忠英国——却未被纳入“尚武种族★”。
1895年4月1日,英属印度政府依据1894年10月26日颁布的第981号军令,废除了三支★★“总统军”★★★,将其合并为统一的英属印度陆军。尽管名义上是统一的★,但……
英国政府试图通过承诺未来给予印度独立来争取印度的支持,但与国大党的谈判最终失败。
1903年★★,英属印度陆军又吸纳了旁遮普边防军、海得拉巴区部队、迈索尔步兵等部队。1905年★,基钦纳(Kitchener)开始进行军事改革★★★,至1910年完成。军队被改编为英式编制。
卡拉★★,手持佩剑且穿着制服的★★★“西帕依★★”。来自弗雷泽专辑的两件小型雕像★★。德里,1815-1816年★。
当时英属印度军队分为三支“总统军”(Presidency Armies),即孟加拉军(Bengal Army)、马德拉斯军(Madras Army)和孟买军(Bombay Army)。士兵主要是“西帕依”★★★,而军官和军士最初则完全由英国人担任★★。此外,还有一支“王室军队”(Royal Army),其中几乎全部成员都是欧洲人★★★。
1941年,印度陆军总司令克劳德·奥金莱克(Claude Auchinleck)正式废除了★★“尚武种族”与“尚武阶级”的概念,声明印度军队不再有种族歧视。然而★★★,印度陆军的种姓体系至今依然存在。
与以前一样★★,英属印度陆军的英国军官并非英国本土军队的成员,他们必须在英军中以初级军官身份服役一年,以接受战斗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