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来最老的品牌官网首页
新闻中心
全球采购
联系我们
利来最老的品牌官网首页
新闻中心
全球采购
联系我们
TOP
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巨头托克再陷欺诈风波!蒙古业务面临11亿|利来官方网美元损失内部合规监管遭挑战
发布时间:2025-01-30 浏览次数:

  此次问题仅限于蒙古业务,将对相关的少数员工采取严厉的纪律处分措施。知情人士透露,托克在乌兰巴托的多名员工已被停职,而托克蒙古业务负责人米哈伊尔·泽尔多维奇(Mikhail Zeldovich)即将离职★★★,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他个人牵涉其中。

  “我还要特别感谢,2023年公司对内部业务的审查有所加强★★★,以及托克员工的尽职尽责帮助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他们的尽职尽责反映了托克在全球业务中所倡导的责任和主人翁意识。在对全球办事处网络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后★★,我们已完成对风险较高的地点进行了深入审查★★,暂时没有发现其他重大问题。我们将继续进一步实施一系列行动,以加强信贷控制、风险管理★★★、运营和其他控制,这些行动措施将接受外部审查,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

  腐败丑闻在大宗商品交易行业屡见不鲜★★,从托克集团在上述这些“贿赂★★★”案件中标明,商人或企业方可以通过贿赂官员来获得超额利润,几十倍的“投资回报★★”使得公司抛开合规文化、罔顾“内控机制”,无视国际法律★★,进而铤而走险。因此,合规管理才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石。任何企业,都不能忽视合规的重要性★,即便是在全球业务布局广泛、经验丰富的跨国企业,一旦合规管理出现漏洞★,同样会面临巨大的法律和经济风险。企业需建立健全合规机制,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都应深入理解和遵循相关法规,避免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

  托克集团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eremy Weir表示:“我们对蒙古石油业务的不当行为感到非常失望。托克公司绝不容忍这种不当行为,我们正在对少数涉案人员采取适当的纪律处分。经过深入审查★,我们相信这个问题仅限于蒙古的独立运营★★★。尽管如此,但我们将采取进一步行动,改善加强整个集团的监管和控制。

  托克指出,当前外部调查仍在进行中,但已证实集团在五年内积累了重大风险敞口,总风险敞口的很大一部分已被确认为托克在蒙古的主要交易对手欠Trafigura的债务★。托克打算确保该交易对手履行其还款义务。

  托克在蒙古的业务模式较为复杂。由于当地法规限制★★,托克等国际公司只能将燃油供应到边境,由当地分销商负责国内市场的销售。这一模式为托克提供了短期的信贷支持,即蒙古分销商在接收到产品后再行支付★,通常会扣除物流等相关费用。托克表示,其蒙古业务的主要合作伙伴已经承认这笔债务,公司将坚持追偿其还款义务。若托克成功追回部分款项,最终损失可能会低于11亿美元★★★。

  此次事件的冲击不仅限于财务损失。托克正面临沉重的回购压力,许多即将退休的高管持有公司股份★★,他们的回购金额将对公司现金流构成考验。过去几年中★,托克在石油和金属市场的强劲表现为公司带来了丰厚利润,使得回购账单也水涨船高,预计托克需要回购的股票价值不菲。托克在支付时间上拥有灵活性★,公司在盈利较低时曾推迟部分回购,未来如何应对这笔巨额回购账单备受关注★★。

  托克将于2024年12月发布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全财年业绩。预计截至资产负债表日★,托克集团的流动资金保持在141.5亿美元★★★,股东权益超过160亿美元,但最终数据以审计结果为准。

  托克是一家领先的大宗商品贸易集团,成立于30多年前★★。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托克连接重要资源以推动世界的能源与建设,其利用基础设施★★★、市场专长以及全球物流网络,将石油和石油产品、金属和矿物★、天然气和电力从生产地运输到需求地★★★,构建高效、安全且可持续的供应链。

  【关于风险控制】当前行情下,贸易毛利极低、风险巨大★★★,怎么控好贸易商风险?长协煤越来越多,应收可做空间越来越小★★★,想做控货业务,但当前需求疲软,货在手上的风险很大怎么办?怎么做好全流程的风险控制?并不是五大电力集团的回款就一定好,哪些终端可以准入★★?不是每家电厂都配合尽调★★★,怎么做才能安全顺利拿下业务★?

  【关于人员不足问题】为控风险★★★,行业老玩家都要一天三巡、还要定期检查,但对于新手供应链公司来说,没人该怎么办?

  2018年,巴西当局开始调查托克集团涉嫌向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进行贿赂事件。最终调查结果是托克集团的员工曾向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高管支付了150万美元★★★,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购入大量石油★★★。巴西当局在2020年就上述事件起诉了托克集团及其前首席运营官迈克·韦恩赖特(Mike Wainright★,2024年3月宣布离职)利来官方网★,但托克集团彼时否认曾参与该事件。直到2023年12月6日,托克集团再次披露,针对上述事件,集团将支付1.27亿美元来了结美国司法部的调查。

  尽管托克集团此次遭受诈骗行为导致减值,蒙古事件也将会影响公司部分收益,托克在其最新发布的声明中称★★★,预计2024财年业绩流动资金仍将保持在141★★★.5亿美元,股东权益超过160亿美元★★。

  合规更应该★“举一反三”,而不是被处罚后才改正。托克公司不止一次的被处罚,这是企业最应该反思的问题,我们在整合企业的合规管理体系时★★★,应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修正弥补,同时做到纵观大局把控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而不是★“哪里坏了补哪里★”。

  【关于合规与全额记收】传统贸易商做业务都不乏“直发★、瞬时”,供应链公司怎么全额记收★★?如果涉嫌融资性贸易★,按净额法记收也违规★,怎么避免踩雷融资性贸易★?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因微信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时间线显示★,误以为我们没更新。如果您不想错过 ★★“万联网★★” 的精彩内容,就赶紧 ★“星标” ⭐我们吧~

  首席执行官韦尔对此事件表示“深感失望”,强调公司“决不容许不当行为”发生,并承诺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韦尔还补充称★★★,在经过多次深入审查后★★★,公司确信此次事件仅限于蒙古的单一业务。然而★★★,托克未来是否能彻底杜绝此类问题仍有待观察。

  合规也可以★★★“及时止损★”,积极应对危机。尽管企业的政策与流程已经完善且得到了有效地实施,但仍不可避免某些违规行为的发生。企业应该有积极配合的态度、妥善的处理和补救措施★,也许不能免于受罚,但可以避免造成更大的错误和损失。

  2024年10月30日,托克集团的官方网站已经发布关于该公司在蒙古石油产品业务的声明。

  因此,为助力国企供应链公司更好切入煤炭供应链领域★,11月21-22日,我们将联合4位煤炭领域实战专家导师,将在山西太原开设第二期“煤炭供应链业务实操专题课★★”★,向大家分享更多的煤炭供应链业务实务经验★★。

  合规最重要的阶段就是预防阶段★★,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防范潜在的合规风险。对于涉及海外业务的企业★★★,要特别关注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商业环境。

  2023年12月6日,瑞士联邦检察官也指控托克集团曾贿赂一名安哥拉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官员,被起诉的还有托克集团的前首席运营官、托克集团在安哥拉的中介机构以及一名安哥拉官员★。起诉书指控托克集团“在2009年至2011年间,未能按照瑞士法律的要求,采取一切合理且必要的防止措施,以阻止公司雇员贿赂外国公职人员的行为”。

  此外★★★,企业还应当强化与合作伙伴的合规合作、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合规管理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是具有发展性的,不断加强自身合规体系建设★★,以应对各种合规风险★★★。

  托克在声明中表示★★,经过一系列的内部审查和外部司法调查,发现托克蒙古石油供应业务中的个别员工存在“严重不当行为”,该不当行为包括★:数据篡改★★★、文件造假,以及虚增公司支出、故意隐瞒逾期应收账款等,这些行为涉及与少数当地对手方的复杂交易链。

  在预估债务回收的保守评估下★★,托克预计债务回收总额将达到11亿美元。尽管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会计处理仍待最终审计,但Trafigura可能需要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8条(IAS 8)在其2024年财务报表中重新调整前期比较数据★★★。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战略能源,由于其市场规模大、交易链条长★★、业务真实性好把握、回款较快、且金融属性没那么强★★★。近年来★,不少国企供应链公司纷纷进军煤炭产业链领域,希望借助煤炭业务获得更多营收和利润。

  【关于风险与业绩平衡】审批效率不够快★★★,如流程长、团队内耗多等问题怎么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半前托克也曾因一桩涉嫌镍交易欺诈案损失超过5亿美元,震惊了整个行业★★★。2023年2月9日,托克曾发布声明称发现迪拜金属交易商Prateek Gupta关联并控制的一系列公司在交易镍金属的过程中存在★★★“系统性欺诈★★”,这些公司在2022年的镍交易中★,涉及虚假陈述和各种虚假文件★★★。托克称,从包括TMT Metals和UD贸易集团在内的公司购买的商品并不含镍,且大部分货物还在运输途中★★★,等待进一步检查★★★。该欺诈行为在2023年上半年财报中造成托克集团高达5.77亿美元(约合39亿元人民币)的减值费用★★★,这笔损失也相当于该公司2022财年净利润的8%以上。

  据彭博社消息,知情人透露,托克集团(Trafigura Group)发现其蒙古石油业务中可能存在员工涉嫌欺诈的情况,正准备承受11亿美元的损失。 这笔损失可能还会迫使这家大宗商品交易巨头重新披露此前的业绩数据★。

  知情人士表示★,托克在2023年底发现了蒙古业务中的问题★★★。公司查出蒙古的部分员工篡改了数据和文件,抬高了其支付金额,并在大约五年间故意隐瞒了逾期债务。

  尽管韦恩赖特否认了这些指控★,托克也全力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但瑞士总检察长办公室(简称★★★“OAG”)表示★,托克集团的上述行为之所以存在极高的商业贿赂风险,是因为其海外业务与所在国的国有企业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它未对中介机构进行有效的尽职调查和监督★★★。因此,托克集团对其海外分支机构的合规管理是“失控”的。

  托克集团目前依赖约150家银行的融资网络,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已开始向这些合作的金融机构通报蒙古事件的进展。托克集团在大宗商品交易领域的地位和盈利能力得以保持★,但其复杂的国际业务布局和高风险的赊销方式是否会继续带来合规隐患,是未来需要深入考量的问题。

  瑞士当局表示★★,托克集团向安哥拉某官员行贿500万美元★★,并从航运加油合同中获得1.4亿美元的利润。具体细节是托克集团的前雇员通过一家离岸公司作为中间人,结识了安哥拉某位官员★★★。该雇员通过在日内瓦某银行存入款项并以转账的形式向该官员支付了约399.13万欧元,这也是上述不正当得利的部分金额;此外★★,支付现金60★★.4万美元★★★。根据瑞士刑法有关规定,这些事实将构成对外国公职人员的主动贿赂行为。

  金属诈骗等违规行为其实国内也有很多案例★,且涉及金额往往较大。例如,2014年,青岛港被曝出发生大宗商品融资诈骗案件。青岛德诚矿业有限公司涉嫌利用同一批铜金属库存,重复骗取融资贷款而遭到调查,多家银行牵涉其中,涉及资金上百亿元★★★。

  【关于市场拓展】需求十分疲软★★,业务从哪里来?怎么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合适的场景和打法,有计划地快速起量★★★、持续有量★★★,而不是有一单没一单?陕西★★★、山西★、内蒙等各地各家的打法都不一样,有哪些典型的打法与案例★?

  2022年8月,总价值约60亿元的30万吨铜精矿在秦皇岛港因贸易商“无单放货★★★”而失踪。该事件发生后,嘉能可、洛阳钼业的金属贸易公司IXM已停止向涉事方瑞升商贸供货。

  多年来,托克一直在蒙古进行石油和金属贸易★★,该集团在成功从新兴市场的同行那里收回债务方面有着良好的记录。托克发言人表示,但拒绝就风险敞口的规模置评。然而,此事件仍旧引发了外界对托克内部控制的质疑★★★。此前托克因在镍交易中的欺诈事件失手★★★,行业内一度质疑其在金属交易中的操作水平。

  不过,有市场分析指,托克集团此次因蒙古事件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财务★★★,还包括即将到来的法律挑战。近年来,托克公司在全球各地也发生过不止一次的不当行为★★★,如2006年因虚假陈述进口产品而认罪;以及2010年因在科特迪瓦排放石油废料违反了荷兰出口和环境法而被定罪。

  托克表示,自2015年起,其与Gupta进行金属贸易。2022年12月,托克工作人员在鹿特丹港检查货物时发现★★★,原本应该装着镍的集装箱里并无镍金属。据彭博社当时报道★,因上述事宜★,托克镍和钴交易部门主管Socrates Economou已离职。该主管曾在南非、刚果(金)和中国负责过多个不同的业务★★。

  托克集团此次拨备被形容为★“保守估计”★★。彭博社曾在今年2月首次报道托克面临蒙古业务的重大损失,当时公司表示已与蒙古的石油产品客户达成还款协议。★★★“